抓防汛保安全 为人民群众筑起坚实“防护网”
防汛责任重于泰山,在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的征途中,昆明市抓防汛、保安全,不断补齐短板,强化长板,为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筑起坚实的“防护网”。
实施38件工程改善城市防洪排涝基础条件
昆明地处长江、珠江、红河三大流域分水岭地带,受特殊地形地貌、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极端气候的影响,干旱雨涝经常考验着昆明。确保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全市水务和防汛抗旱部门的职责和使命所在。“十三五”期间,昆明市调整充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市城市防汛指挥部的领导,明确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两个指挥部的指挥长,市政府分管领导分别担任两个指挥部的第一副指挥长,并兼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健全的组织保障,为全市筑牢防汛抗旱“保护网”提供保障。
5年来,全市进一步补齐防汛和抗旱短板,全面提升对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近年来,主汛期城区洪涝灾害偏重发生,昆明市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围绕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应急准备、建立分级响应体系、构建联动指挥机制、开展预警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城市防洪调度指挥。“十三五”期间,全市进一步提升防汛指挥调度能力,完善城市防汛分层分级指挥体系。汛前,市、区未雨绸缪,城防指领导亲自调度指挥,及时召集集中办公、会商研判,提前开展防汛调度腾库,适时调度河闸、泵站等防汛排涝设施,严防死守重点防汛区域、防汛危险区域,一旦发生积水就地第一时间处早处小。近年来,全市水务、防汛部门调度科学,指挥有力,全力有效应对了2017年“7·20”“9·10”、2019年“7·20”“9·10”、2020年“7·20”等强降雨。
有了科学的组织、指挥和调度体系,近年来,全市不断推进城市防汛排涝工程建设,全力补齐防汛短板,强化长板。按照“下泄、中疏、上截、高蓄”治理思路,系统分析昆明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存在的问题,编制完成《昆明市城市防洪排涝综合整改方案》。大力推进城市防汛排涝工程建设,自2016年起,分5个年度更新改造老旧排水管网约100公里,完善排水系统节点约100处;更新改造老旧泵站35座,重建、新建排水泵站12座。3年来,全市组织实施海口河出流提升、河道阻水节点改造、管网泵站新建或改造、城市面山截洪共38件工程,这些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防洪排涝基础条件,在大雨的实际考验下,同等量级暴雨淹积水点大幅下降。
扛起责任落实水库“三个责任人”“三个措施”
扛起责任是每一个水务人、防汛人的担当。不论是风和日丽,还是暴雨狂风,每一个日日夜夜,全市各级水务和防汛部门都认真落实水库“三个责任人”“三个措施”工作要求。在汛期,对水库汛限水位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对超汛限水位运行的水库责令整改,确保水库度汛安全。与此同时,督促落实水情预测预报预警、水库调度运用方案、水库应急抢险预案等水库安全度汛“三个重点环节”,全市水务人和防汛人筑起的“铜墙铁壁”将时刻全力保障全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全市社会经济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
初步建立“高蓄、上截、中疏、下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
防患于未然。“十三五”期间,全市不断强化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完成43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146件小型水库竣工验收,实施479座小型水库维修养护,保障水库充分发挥效益。建成中央防汛抗旱物资昆明仓库,完成16条(段)河道治理,建立“牛-松-昆-滇-螳”防汛联合调度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不断提升洪涝灾害防控能力。同时,组织实施五华区石盆寺、长虫山面山洪水拦截、城市淹水片区配套改造等120余件防洪排涝工程,初步建立“高蓄、上截、中疏、下泄”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近五年来,全市共投入防汛抗旱资金1.02亿元,全市水库、坝塘安全度汛,无垮坝、无人员伤亡;抗旱临时解决51.93万人、25.3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挽回粮食损失12.17万吨,减少经济损失2900万元;避免人员伤亡4413人,减灾经济效益13061.49万元,全市水务和防汛抗旱部门为全市人民交上一份圆满的保障答卷。
初步建成“一张图”防汛排涝指挥系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昆明市顺应科技发展浪潮,加强城市防汛指挥中心建设,进一步做好防汛预警预判、联合调度,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围绕防控点位、排水方式、排水线路等,建立智慧化调度平台。完成《昆明市智慧防汛指挥中心总体规划》《昆明城市洪涝模型及防汛智能预警系统项目建设方案》编制工作,初步建成“一张图”防汛排涝指挥系统,实现防汛指挥挂图作战。同时,整合昆明城市河流水系(含支次沟渠)、河闸、泵站、水质净化厂等基础静态数据,以及108个淹水点监控视频站,24个水位监测点等雨水情实时监测动态数据。构建2018年至2020年历史淹积水点数据库,有效提高城市防汛排涝应急处置效率。当下,已实现防汛排涝工作全过程管理,系统从汛前监测预警、汛中指挥调度处置、汛后总结统计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对防汛指挥调度信息进行可视化、动态化、多图层化的展示,逐步实现防汛工作的信息化、智慧化。
5年来,全市堵漏洞、强弱项,下好风险防控的先手棋,夯实防汛安全基础,有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全市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属于过去,步入新时代将迎来新任务、新挑战,全市水务和防汛抗旱部门将继续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弘扬科学求实创新的优良作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科学谋划“十四五”防汛抗旱工作,进一步提升山洪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全面提升城乡防洪排涝能力,全力为昆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保驾护航。(昆明日报 记者杜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