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
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是根据国防动员的需要,对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领域,经过动员能够转化为国防实力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状况,进行数据资料搜集、分析和管理的活动。潜力统计调查旨在搞清楚经济社会中所蕴藏的战争潜力,包括国家可支配、可利用的各类资源的数质量及分布情况,测算评估一个国家能够支撑军队打什么仗、打多大仗、打多久的底数。

01

国防动员潜力是战争能力的“倍增器”
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和平时期,一个国家战争实力呈潜在状态;战争时期,则通过动员,转化为现实的战争力量。动员潜力是赢得战争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支撑。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军事家无不重视动员潜力。《孙子兵法》形篇就有“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的精辟论述。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尤其是现代战争,打的就是潜力资源。很多战争由于争夺资源而爆发,又须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
动员潜力对战争胜负有时起到决定性作用。历史证明,战争最终胜负很大程度取决于国防动员潜力的大小,以及对潜力的利用程度。战争初期的优势力量,如二战中德国的闪电战胜利,并不能保证战争全局的胜利。而二战中的美国,以其强大的动员潜力为后盾,加上强有力的动员措施,确保了极大的战争主动。从战争消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为2000多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10000多亿美元,增加了约5倍。而俄乌冲突一年多来,仅西方对乌克兰提供的各类军事援助已达1000多亿美元。由此看来,如此战争消耗,没有强大的动员潜力和动员能力作保障,取胜是不能想象的。

02

潜力统计调查是国防动员工作的基础
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是国防动员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我们国防动员机关的一项关键职能职责。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的意义体现在于:
开展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是摸清各类可动员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规模、技术性能和地域分布等情况的必然要求。要摸清国防动员潜力状况,特别是要掌握国防动员潜力的数量、结构、规模等情况,必须建立科学的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制度,设计科学的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指标体系,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工作。
在掌握自身国防动员潜力状况的基础上,了解和判断潜在对手国防动员的潜力数据、部署情况和动态变化,加以科学分析和能力评估,有效了解和科学预测对手战略意图,对于赢得未来战争或其他安全威胁的最终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也是科学制定国防动员建设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国防动员建设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离不开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所获取大量准确的资料做参考。同时,国防动员准备与实施的每一项具体决策,也离不开国防动员统计调查与统计所提供的大量信息资料做支撑。

03

巩固和完善国防动员潜力
统计调查制度
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制度,是指为进行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而制定的相关程序和行为准则。国防动员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国防动员计划、国防动员实施预案和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制度。”国家实行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制度,对于快速、精确、高效地实施国防动员具有重要意义。1994年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成立以来,我国对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的认识不断深化,有关规章制度逐步建立。2007年9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规定》,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对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制度作了明确规定。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现代战争对综合国力包括国防动员潜力的依赖日益增大,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制度,保证国家随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国防动员潜力情况,准确掌握动员潜力及其分布,准确掌握任务需求,清楚潜力与任务之间的匹配情况,明确各类资源的建设储备要求和动员周期,掌握相关数据信息动态更新情况,为实现平战转换、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可靠支撑,实现支撑战争、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最终目的。
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针对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涉及面广、动态性强的特点,充分考虑战略战役不同需求、行业领域分域分类,进一步规范政府、军队、社会组织和公民的责任,细化职责分工,健全军地协调机制,增强潜力调查的执行力,推进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信息化道路。
着眼军地衔接、兼容发展,充分考虑军事需求,确保潜力统计指标体系既遵从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又符合军事需求和军用标准,不断拓展动员潜力调查的范围和内容,更加注重有优势、技术强的行业和资源,突出服务备战打仗所需的新兴领域和新质力量。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着眼战略需求、上下一体、集成运用、前瞻发展,建立完善潜力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潜力统计调查联网交互、综合查询、核查评估、智能分析、自动匹配等功能,满足国防动员潜力数据的自动采集、加工分析、整编分发和实时更新等需求,推动动员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快速动员、精确保障提供支持。
以战领建、以建备战,聚焦动员潜力转化,畅通军地高效对接关键“链路”。围绕支援保障潜力需求,以任务为牵引,倒逼潜力挖掘,建强民事援战能力,解决“民参军”问题。强化区域保障力量,发挥产业联盟优势,挖掘高新精尖潜力。加强新质新域援战、特色潜力推介,打造专业化、智能化动员“潜力超市”,提升新质新域力量援战匹配度。